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广告热线:180-66883681
滚动资讯:
首页 > 新闻 > 教育

北大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引热议 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

2023-12-21 09:45:2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热线:029-88214618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平台上以“北大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为题发文,呼吁北大拆除闸机,对社会开放。

在文章中,李植讲述了自己当天在进校门时跨越闸机、被保安追逐,并利用长跑特长甩掉保安的小故事,引起关注和热议。“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跨栏”副教授:“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

“绿茵白椅阵,红道紫坛开。老脸识新政,刷刷入校来。”近日,就“北大刷脸入校”一事,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社媒上作诗一首,他自称是“一个从来不遵守北京大学门卫制度的教师”。

由于李植未授权北大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没法刷脸入校,进出学校需门卫查验后放行。但查验工作证经常需要耗时十几秒时间,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

但最近一天跨栏入校后,保安没有“放过”他,跑步没追上,又骑了自行车追。最后以李植向保安出示工作证结束。当天出校时,他又被门卫拦住要求刷脸,最后依旧选择跨栏出校。

“北大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很大不便。”李植在文中称,尤其在上下学、上下班的高峰期,排队十人以上是家常便饭,虽然并排有几台闸机可供使用。

李植回忆,北大进门查证件的制度从奥运会时开始实施,在此之前的北大完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进。2019年夏天,北大安装闸机。“那时北大早有加强门卫管理的计划,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让这种计划成为可能,但当时的法律还没有跟上。”

李植拒绝查证新规,在他看来,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门口执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

“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李植谈到,闸机的存在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万一出现危急情况,需要尽快疏散校内人员时,这种闸机是巨大障碍物,指望临时开大门不切实际。

不止北大,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延续了疫情期间的封闭管理政策。尽管今年初,国内一些高校恢复了部分人员出入校园的权限,但仅限校友,一些学校扩大至“学生亲友”的范畴,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员被阻隔在高墙之外。

有网友认为,学校适当的管控是有必要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有网友表示,学校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是精细化管理能力较弱的体现,是一种自怯的体现。

>>记者调查:国内多所知名院校预约即可进校

今年7月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恢复校园开放,但是有人数限制,同时需要提前进行预约。记者通过多个渠道查询后发现,现在校外人员想要预约进入北大清华校园参观,条件也比较苛刻。“一般情况下,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期间,开放校园参观。如遇校内重大活动等不宜开放的情况,暂停校园参观。”

有部分高校则长期开放预约参观,只要提前进行登记,无论是否属于假期期间,校外人员都可以进校参观。

校外人员进出兰州大学只需提前在“平安兰大”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实名认证,选择进入校园的时间、事由即可,一般需要提前一天进行预约。

校外人员进入浙江大学各校区参观,只需要提前在支付宝平台上使用“浙大通”小程序进行预约,个人需要提前一天进行预约,在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参观校区、预约时间后形成访客二维码,进出校园时刷码即可。

上海复旦大学同样只需要校外人员提前进行申请,即可进校参观,且不仅限于假期期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从今年8月28日起全面开放校园,入校不需要预约,且不限名额,参观人员只需要持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即可。

>>专家观点:高校开放操作上不存在困难 是否开放考验管理者智慧

12月18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大学本身就不应该是和社会脱节的,大学需要从社会上汲取养分,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进入大学参观、与大学接触的过程本身也是提升国民素养的过程,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很多人认为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不具备完全向社会开放校园的条件,这一点我个人是不认同的,毕竟还有那么多比清华北大更知名的世界名校,也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储朝晖表示,说到底还是管理理念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上其实并不存在困难,“很多大学管理者认为不开放校园,就把所谓的风险屏蔽在了校园之外,但实际上这么做的弊端是更多的,等于将大学和社会进行了某种割裂。”

对于校园开放后的安全问题,储朝晖认为,大学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生属于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更强,同时校园也可以通过引导和优化管理人员分布的方式来保证校园内的秩序和安全。“现在是法治社会,谁也不会说专门跑到校园内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反过来说,想做违法乱纪事情的人,他在哪里也都会做,和在校园内与否没有关系。”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绝大多数高校都建设在城市中,属于整个城市的一部分,从公共资源利用角度来说,高校开放校园更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活力。“比如说,市民晚上去学校内散个步,或者去操场跑个步,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学校和社会交流的过程,像很多国外的高校,本身连围墙都没有,就是和城市有机连接成一体的。”

此外胡刚认为,开放校园可以加强学校和社会思想上的连接。“大学本身就是一种公共资源,一些讲座、课程可以向普通人开放,这本身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而不应该把大学封闭起来,这样也会造成大学和社会的脱节。”

胡刚表示,站在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校园封闭化管理当然是最能保证校园安全和秩序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大大浪费了高校应该发挥的社会价值。“所以这也更考验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在保证校园秩序的同时,发挥高校的作用。” 综合中青网、界面新闻等

>>时评

北大副教授跨栏进出校园是一幕沉重的“喜剧”

北大副教授跨栏进校门,保安骑车追赶,这颇有一种滑稽的喜剧效果。但这幕“喜剧”依然是沉重、严肃的,这展现着学校管理的某种刚性——即便是本校老师,也不能例外,同样非常狼狈。

严格来说,现在很多大学校园并不算完全封闭。今年以来,在社会的呼吁下,很多大学相继打开了校门。以清华、北大为例,都开放了社会预约名额,游客可以预约进校,这也大体是其他学校的常规做法。

但这显然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开放。无论如何,预约依然有名额限制,一些学校因为名额太少甚至催生了黄牛生意;而且入校还要经历一系列“盘查”,又是扫码又是填表。人们想象中的开放,是没有阻拦、抬脚就进,校园毫无隔阂地嵌入人们生活的空间。

其实大学开放,大学本身也是受益者。就以非常具体的讲座、研讨、招聘会等社会活动为例,校门重重阻隔,人们进出手续繁杂,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大门打开了,学校和社会才能实现充分的信息、资源流动。

但或许是因为疫情期间的管理惯性,“严格管理”的模式被留了下来,校园开放始终没有回到当初的状态。哪怕校门打开了,也总是半遮半掩、羞羞答答。

当然,客观上要承认,大学尤其是知名学校确实面临一些管理难题,比如担忧教学秩序、师生安全等。比如秩序问题,哪怕大门敞开,但在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较为关键的设施设置门禁,就可以挡住游客,保障师生的教学、生活不受影响。

再比如安全问题,这是不是需要通过大门紧闭来实现,也值得打个问号。社会上随意进出的公共区域很多,商场、小区、公园等等,难道这些地方安全就没有保障,就比学校“凶险万分”?显然,这个因果联系恐怕难以成立。对于担心安全的学校来说,把封堵校门的安保人员分散配置到校园里面去,并加强巡视巡逻,何尝不是一个解决办法?

从理论上讲,以公共财政作为支撑的公立大学,它们将自己封闭于公共空间之外,合理性未免有不足的。教育部于今年7月曾发布通知,鼓励高等学校、高科技企业、制造企业等向社会开放参观,主动服务全民学习。学校是一种社会资源,理当有反哺社会的义务,校园的物理空间,当然也有向社会开放的必要,这本身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题中之义。

目前,也有一些学校实现了完全开放,比如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都可以自由进入、无需预约。这些学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也说明大学开放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大学开放与否,其实也是大学精神的一个折射:大学的“大”,当然是海纳百川、包容万有的意思,这才是理想中大学的样子。无论如何,大学都应当理解公众的期待,也审视自身的管理措施,哪怕无法一步到位,至少方向也应该明确——大学校门,应当越开越大。 易之

[责任编辑:田园]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指引

陕西消费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4013203号-1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西段瑞鑫摩天城2号楼2单元2001 电话:029-88214618 18066883681 QQ:248307429